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石头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彰武

章节目录 第四十章 孩童的读书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整个延熙八年的十二月年底,陈冲也是在一片烦躁中渡过的。随着他目盲的消息传遍朝野后,稍有政治嗅觉的人都知道,朝局又来到了一个极为敏感的时期。毕竟以目前陈冲的权势和声望,早已超越了汉朝以来的所有权臣,不仅有废立天子的大权,还一手主导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新政改制,与皇帝几无差别。在这种情况下,陈冲的健康等同于朝局的稳定,而丞相如今双目失明,也就意味着朝堂大概率要出现新的变动了。

    以百官对陈冲的了解,都知道他不会学梁商、霍光大肆提拔自家族亲,可到底是向下分权,还是归政于天子,众人都拿不定主意。故而这段时间里,丞相府可谓是门庭若市,不时有人打着探病的名义来打听消息,令陈冲不胜其扰。而等陈冲在朝会上抛出提议,由诸葛亮远征辽东后,众人顿时了然,丞相是打算让诸葛亮原封不动地接手他的权势!

    但这却绝非多数人愿意看到的。陈冲重任丞相这几年,平日执政就极为严苛,还时常闹出太学案、浮华案这样的大事,许多官员都倍感压抑。而诸葛亮作为陈冲的学生,其思路与陈冲可谓一脉相承,若由他继承丞相之职,恐怕朝中是难有宁日了。故而在陈冲提议后,朝中官僚圆滑如潘濬、刘放等人都罕见地出言反对,希望他再三斟酌。好在无人能够驳斥收复辽东的正当性,最终还是让陈冲力排众议,定下了诸葛亮出征一事。

    延熙九年(公元229年)正月,新年过后,陈冲正式授予诸葛亮大将军之职,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令其负责远征辽东一事。并以魏延、陈群为其副手,陈到、王基、邓芝、姜维、邓艾、马岱等人为其下属,麾下虽然仅有五万兵卒,但光看军中的人员安排,便不难看出,陈冲将生平半数的积累都转交给了诸葛亮,无论诸葛亮灭辽成功与否,百官接受不接受,他现在已是事实上的半个丞相。

    至此朝局又重新恢复稳定,雒阳更是一片祥和了。这一年是己酉鸡年,按理来说本没有什么寻常,但是民间都在传说,说这一年是吉祥之年,潜龙或将在今年一飞冲天。传说从哪里来的,没人说得清。倒是国内各地,从去年年末,就在陆续上报各种祥瑞。有人从地理挖出奇怪的石头,据说形状酷似仙人的石头;还有从江河里面捞出的,从深山之中拣获的,有关赤松、飞龙形状的石头、树根。地方官员纷纷上报这些物品,说是天大吉兆,说明国家将由此真正兴盛,真命天子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为天下苍生造福。陈冲虽然下令禁止,但是仍然时不时有这样的文章交上来。

    但到了三月,天上突现日食,各地均可看到。日食是大灾之兆,与前度传闻相悖。民间又传,说日食应巨星陨落,真龙将死!朝廷依然下令禁止传播日食言论,但也是屡禁不止。陈冲为此对妻子开玩笑说:“世上万物总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就连太阳也是如此。”

    这几个月里,陈冲虽然名义上还挂着丞相的职务,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半退隐的状态。朝中府中的日常事务基本都是由庞统等人在维持,而陈冲由于目盲,也仅能做到一旁听政,维持朝局稳定罢了。当然,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原因是陈冲正着手办理私学。回到雒阳后,他时常想起东平太守孙邕给他说的孤儿一事,同时也想起自己已去世的两个儿子,心中就生出一种想法:自己应该竭尽所能,把民间的孤儿收养起来,教育他们成人,虽然杯水车薪,但总是一件值得做的好事。

    于是陈冲和董白商议后,将东北角两个无人的院落改成了私塾,一间用来生活,一间用来学习,很快就收养了大概近百来个孤儿,把院落挤得满满当当。这个私学的条件着实一般,基本是三四个人挤一个床榻,还要自己做饭,但比起他们之前的生活,当然还是好上很多。陈冲很喜欢和这些孤儿待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声音充满生机,也充满真诚。

    这些孩子想认陈冲为父,但陈冲拒绝了,他说:“我收养你们,并非是要求什么回报,只是想你们的父母能够安眠罢了。你们认我为父,反而失去了这份本意。你们若不嫌弃,还是叫我老师吧!”

    陈冲真的又当起了老师,哪怕已经是一个盲人,他的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那些书卷的模样,那些陈旧的字迹,同样也记得当年在太学里当博士祭酒的岁月,还记得自己房梁上结出的蛛网,一切都好像历历在目,真是恍然如梦。

    不过这些孩子大多连字都不识,也没有正经的名字,陈冲就先为他们一个个取名,再教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名字。其中有几个孩子是杂胡出身,因长相奇怪,被其余孩子排挤,所以对识字有些抵触,为首的孩子,陈冲取名叫李纲,他不理解地问陈冲道:“我不是汉人,取汉名做什么?老师能教我羯文吗?”那几个杂胡孩子也跟着起哄,抱怨起平日受到的不公来。

    陈冲笑了笑,他慢条斯理地对李纲说:“怎么会?他们是汉人,你们也是汉人,并没有说胡人不能是汉人的道理。”他这一说,不止李纲等人都听不明白了,连一旁看笑话的汉人孩子也傻了眼,他们只知道自己是胡人汉人,但既不了解胡人的历史,也不了解汉人的历史。陈冲跟他们说:“我们这个国家,是四百年前高祖皇帝建立的,在他之前,天下有秦人、楚人、宋人、赵人……,也有胡人,但没有汉人。”

    “是高祖皇帝说,要为天下建立太平,所以要建立一个囊括所有人的国家,然后把这个国家的名字取名叫汉,所以才有了汉人。”

    陈冲转首问所有孩子说:“你们知道汉字是什么意思吗?”见孩子们纷纷摇首,陈冲又才慢慢说道:“汉就是天河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每天在夜空中看到的星宿海。我们这个国家,意思就是在天河之下的国家,汉人的意思,就是在天河之下生活的人。我这么说,你们难道还不是汉人吗?”

    孩子们都被说服了,也就不再议论谁是胡人谁是汉人,都跟着陈冲读书。陈冲先带着他们读《诗经》、《楚辞》、《史记》和《汉书》,这些书里,孩童们最讨厌读拗口的《楚辞》,最喜欢读的是《史记·项羽世家》。陈冲和他们一起讨论,李纲等人都说,项羽这样快意恩仇的一生才是大丈夫,高祖皇帝靠人多打人少,未免有些胜之不武了。

    陈冲听了却摇头说:“项王确实是勇武绝伦,但你们却看错了高祖皇帝,他可比项王强多了,他是个大英雄!”

    “英雄在哪里呢?被打得连夜逃跑,连儿子都不要了吗?”这么说着,孩子们都哄笑起来,显然为项羽的失败感到愤愤不平。

    但陈冲毫不生气,他掰着手指对孩童们说:“高祖皇帝确实一度输得很惨,但他不认输,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就会继续战斗下去。当年起兵是这样,与项王对阵是这样,最后攻匈奴、破英布还是这样。高祖没有项王那样高大威猛的身躯,可即使如此,他每次都还是冲锋在前,结果致使全身伤痕累累,身上足足有七处贯穿伤,但他从不胆怯。反观项羽,武勇冠绝一世,沙场无人可敌,可垓下一败,便心灰意冷,在乌江自刎。你们说,这么比较,谁更英雄呢?”

    这下孩子们都不出声了,他们觉得陈冲可能说得有点道理,但是又本能地不服气,还是有人问道:“那在老师看来,不怕死的就是英雄咯!”

    “不是不怕死,是勇敢。”陈冲很有耐心地解释道:“不怕死确实勇敢,可这算不得上勇。上勇是什么?就是即使连战连败,即使完全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即使死亡已经是一种解脱,即使是和上苍去搏斗,也要竭尽一切的活着,也要争取那几不可见的一线可能。”

    说到这,他心中触动很大,可孩子们却似乎还是懵懵懂懂,不甚理解。陈冲对此也不甚强求,但多少也还是有些遗憾,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吟诵了一遍《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下终于让孩子们触动了,他们品味着这首充斥着磅礴大气的歌谣,终于有点感受到四百年前的迷茫与苍凉。于是有人问陈冲道:“那和老师比起来,高祖皇帝还英雄吗?”

    面对这句孩子气十足的问题,陈冲却正色敛容,脸上浮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他坐直身子,对着孩子们一字一句地说:“高祖曾说过,游子悲故乡。我既然生为汉人,便以大汉而傲。高祖为大汉而生,我愿为大汉而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