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石头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集 傅后乱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旭日东升,净鞭三响,景阳钟鸣。汉成帝升朝坐殿,众卿百官拜舞参贺。

    汉成帝:众卿平身。前有尚书奏劾太傅赵玄,支持太子离京还国,是为失礼,故免其职。卿等今可秉公讨论,皇太子与祖母傅太后、生母丁姬,能否相见?

    有司官员经过朝议,公推御史大夫上奏:太子承继正统,当供养天子,不得再顾私亲。

    汉成帝:太后欲令傅太后、丁姬至太子东宫宴会,卿等以为如何?

    御史大夫:当年高帝之时,帝父太公为维护皇家礼法,不许高帝私下相见。臣等以为,太子既为皇嗣,依礼不得接见生身之母。

    汉成帝闻罢,遂命黄门内侍:便以群臣之奏,入报太后。

    内侍奉旨而去,不一时转回:太后懿旨,说太子年幼之时,全是傅太后养大,今命太子与傅太后相见,是报其乳养之恩,有何妨碍?丁姬自幼未曾抚养太子,不令相见可也。

    汉成帝:太后懿旨,不可不听。传朕旨意,令傅太后到东宫与太子相会。

    绥和元年,淳于长为卫尉、侍中,在天子面前大受宠用,权压公卿。新都侯王莽欲得辅政之职,因与淳于长生隙,遂向太后王政君私奏,揭发淳于长接受许废后贿赂等劣行。

    太后闻奏十分震怒,命人将皇帝唤来,厉声申斥。

    汉成帝迫于太后压力,只好免去淳于长官职,而不治其罪,诏命离开京师,回到封国。废后许氏虽未被追究行贿之罪,但复位之事已然无望。

    淳于长不甘失势,遂重贿红阳侯王立,托其向皇帝说情,请求恢复自己官职。王立被其贿赂打动,便上书皇帝,为淳于长说情。

    汉成帝深知,红阳侯王立与淳于长恩怨颇深,向来互相攻讦,此时忽然回护说项,便觉极其反常。于是非但未纳红阳侯之奏,反而就此下令将淳于长下狱,对其进行彻查。

    淳于长耐不住卫尉逼问,只得承认自己戏侮长定宫,助其谋立左皇后罪行。

    汉成帝怒不可遏,立即下诏,将淳于长诛杀于狱中。又自长定宫中搜出淳于长书信,见其中言辞轻佻,便以为二人有私。成帝盛怒之下,也不深究,便派廷尉孔光持符节入宫,赐给许氏毒药,令其自杀。许氏遂死,葬于延陵交道厩之西。

    画外音:许皇后既死,汉朝后宫,就此进入赵飞燕及赵合德姐妹时代。

    镜头闪回,叙述赵飞燕来历。

    赵飞燕生于京师长安,出身于贫户人家。父母见所生是个女孩,因家贫便不想抚养,将其抛弃荒郊。赵父三天后心生后悔,再去看时,见其竟然不死,正在草丛中号哭。

    赵父大感诧异,于是将其抱回家中,千辛万苦养大。十几年后,赵飞燕出落成天姿国色,艳压群芳。适逢皇宫选秀,赵飞燕便以良家女身份被选入宫中,充属阳阿公主府内宫女,并由乐师教导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犹如燕飞凤舞,因而被阳阿公主赐名为飞燕。

    鸿嘉三年某月日,汉成帝微服外出游乐,来到阳阿公主府作客。

    阳阿公主见天子光降,便将养在府中良家女全都叫出,当场演绎歌舞,以取悦成帝。

    宴舞之时,汉成帝独见赵飞燕眼神勾人魂魄、歌喉清丽动人、舞姿婀娜曼妙,即刻为其倾倒。阳阿公主见状会意,宴后便将赵飞燕送进皇宫。成帝如获重宝,夜夜临幸。

    汉成帝:卿身材曼妙,舞姿轻盈,真乃人间尤物,并世无双。

    赵飞燕:陛下今日如此夸赞于我,若是他日见我妹时,则必将妾弃如蔽屦矣。

    汉成帝:卿妹何名,今在何处?

    赵飞燕:胞妹名唤合德,小妾两岁,亦养在阳阿侯府中,现充侍婢。其才貌双全,胜妾十倍。陛下若召至宫中,使我姐妹复聚,便是天大恩典。

    成帝闻奏大喜,便遣中侍持节,到阳阿侯府,见公主往讨赵合德。公主正欲巴结天子,岂有不给之理?乃将赵合德打扮一番,犹如天女下凡,当夜亦送入皇宫大内。成帝见合德果是美貌出众,且比其姐飞燕更加妩媚,喜出望外,诏封二姊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自此之后,赵氏姐妹独擅胜场,班婕妤等嫔妃尽皆失宠。

    其后未久,许皇后之姐巫蛊诅咒事发。赵飞燕趁机告发许皇后、班婕妤等人,蛊诅后宫女子,求己亲媚。许皇后因此被废,班婕妤被打入冷宫。

    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皇后,太后出面力阻,嫌其出身卑微,不是侯门之女,坚不同意。永始元年四月,汉成帝便借改元之机,先封赵飞燕父亲赵临为成阳侯,六月便立赵飞燕为皇后,封赵合德为昭仪,大赦天下。

    太后见此,也只得就此作罢,只作不见。

    成帝为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华丽御船,唤作合宫舟,每日泛舟湖上,乐此不疲。飞燕身穿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面轻歌《归凤送远》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飞燕歌舞。

    舟至中流,狂风骤起,险将赵飞燕吹倒。

    汉成帝:快救皇后!

    冯无方闻命,立刻扔掉乐器,上前拽住皇后两只脚,死活不肯松手。赵飞燕则趁其风势,在冯无方掌握之下继续歌舞。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传为佳话。

    赵飞燕虽为皇后,但因太过瘦弱纤小,成帝宠爱便渐渐不如以往,更为宠爱昭仪赵合德。乃命将赵合德所居昭阳舍中庭涂以彤红之色,门限以黄铜襄饰,并涂黄金;上殿阶梯以白玉砌成,殿内横木饰以金环,同时嵌入蓝田玉壁、明珠、翠羽、其富丽奢侈,为诸宫之最。

    赵飞燕姐妹相继专宠后宫,为使美颜常驻,使用息肌丸以致不孕,故此多年没有子嗣。

    宫中有女官曹伟能,偶承帝幸,怀上成帝之子。然而到临产之时,赵合德暗命中黄门田客毒死曹姬,取走婴儿,其子最终不知下落。

    其后又有嫔妃许美人怀孕,汉成帝暗派御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许美人生子以后,赵合德哭闹一场,最后胁迫成帝亲手掐死皇子,方肯罢休。

    赵合德固然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昏蒙也无以复加。当时便有童谣唱道:

    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画外音:由此言之,汉成帝并非不能生育,而是获罪于天,故不能立其后嗣。结发妻子许皇后先后生下一儿一女,但不久都早夭;之后班婕妤有一子,也早夭;后来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而赵氏姐妹迫害后宫,导致汉成帝最终绝后,皇位复归定陶王一脉。

    绥和二年二月,天象异常,荧惑星失采,似被水浇。

    一时间人心惶惶,国内善星者皆谓皇帝将有不测,但只私下议论,不敢明言。成帝刘骜闻此议论,极为紧张,到处寻找破解之法。

    郎官贲丽自称善于星相,密奏天子:若要禳此星灾,其实不难。只须在朝中找一个权重位尊大臣,作为陛下替身应之,则其灾自免,陛下万岁无忧。

    汉成帝览奏大喜,乃密召贲丽入宫,当面问道:卿谓权重尊大臣,究系何人?

    贲丽:陛下恕臣万死之罪,臣方敢言。

    成帝:恕卿无罪,尽管直言无妨。

    贲丽:至为权重位尊者,除当朝丞相翟方进外,更有何人?

    成帝:卿言甚是。丞相职压百官,自然是权重位尊。贤卿且退,事后定有重赏。

    贲丽:臣告退,谢主隆恩。

    当日夜间,成帝便派内侍持诏,前往相府宣旨:翟方进身为丞相,不称其职,以致政事紊乱、天灾不断、星象示警,举国不宁,君忧民惧。今命自裁,钦此。

    翟方进闻旨,便如五雷轰顶,先是莫名其妙,继而恍然大悟,只好自杀。

    内侍亲见丞相已死,回宫还报天子。成帝刘骜闻说丞相自杀,龙颜大悦,自认为灾星已退,自己必致无虞。再下诏旨,命为翟方进隆重举行葬礼,天子亲临致祭,以示荣宠。

    满朝大臣闻说丞相自尽而死,则都惊骇莫名。

    镜头闪回,叙述翟方进来历。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郡上蔡县人,父亲曾为汝南郡文学。十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顿,办事不力,常遭掾史辱骂。

    县中有人名唤蔡父,极善相术,乃对翟方进说道:我观子有封侯骨相,应致力经术,研究诸子。何为此小吏,屈居庸人下僚,受其折辱?

    翟方进闻而暗喜,乃上书太守辞职,托病回家。继而拜别母亲,欲前往长安学习经术。母亲怜子年幼,便随其同到长安,租房居住,平日纺绩做鞋,以供方进读书。

    翟方进到至长安,从博士学习《春秋》十年,对经学研究极为透彻。于是开馆设帐,不久门徒络绎不绝而至,愿从其游学,京师诸儒极为称赞。适逢朝廷以明经取仕,翟方进以射策甲科为郎,二十三岁时举明经,调任议郎。

    时有清河郡老儒胡常,和翟方进同研经术,官职比翟方进高,但名望却不及方进。

    胡常由是嫉妒方进才能,议论翟方进时便多有不敬之处。翟方进知道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问疑难问题,记其学说。

    如此很久,胡常才知道翟方进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非常惭愧。之后在与士大夫来往之中,便即常常赞扬翟方进,两人成为挚友。

    河平年中,翟方进转为博士;又过数年,任朔方剌史。翟方进做官不惧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甚有威名,几年之后任丞相司直。在甘泉宫,翟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诛,却无恐惧之心,有损圣德。陈庆由此被免官,翟方进声名雀起。

    时有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礼节傲慢。但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则必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

    翟方进见之,上奏弹劾:涓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低视上卿,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有失国体,扰乱朝廷礼仪秩序。臣请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

    皇帝览奏,深以为然,遂诏贬涓勋为昌陵令。

    翟方进在一年之间奏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百官因此惧怕。

    丞相薛宣却因此对其非常器重,时常告诫部下掾史:尔等须小心侍奉司直翟方进,其不久一定会做丞相。

    当时在昌陵建立皇家陵墓,贵戚近臣子弟很多人独断专营,从中渔利。翟方进部署掾史立案审查,反复验问,追缴赃款数千万钱。皇帝认为其才能堪任公卿,便命其做京兆尹。

    翟方进就此上任,搏击豪强,京师权贵无不敬畏。居京兆尹之位三年,翟方进升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因被御史弹劾其在做京兆尹时有骚扰百姓之举,因而降职任执金吾。

    其后不久,丞相薛宣被免职,相位空缺。群臣计议,大多推举翟方进堪任宰相。汉成帝也很器重其才能,于是提拔其为任丞相,封高陵侯。

    翟方进身居国相高位,不托四方郡国办理自己私事,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对牧、守、九卿严格要求。对结党营私者皆依律弹劾,使其全部罢免,或降职使用。翟方进博学多识,通晓法律,善于用人,号称“通明相”,天子甚为器重。

    闪回结束。翟方进无端受到皇帝斥责,即日自杀。汉成帝念其替己挡灾,多次亲临翟府吊唁,礼节及所赐之物都超过先前旧例,谥号恭侯。

    冤杀丞相翟方进未及数日,成帝宿于昭阳舍,与昭仪赵合德同宿。早晨起床穿衣,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随即中风扑倒在床,动弹不得。赵合德见此大惊,急令宫女传唤太医。然而医生未至,天子已经驾崩,年仅四十四岁,在位二十五年。

    天子暴崩消息传出宫外,朝野大为震动。同里、太常丞谯玄等一众群臣,借此纷纷上奏太后,声讨赵合德红颜祸水,致使天子中道驾崩,奏请严惩。

    赵合德当不住群议汹汹,辗转反侧寻思无计,由是自杀身亡。赵飞燕也由此惊慌不安,乃自忖曾拥立太子有功,因此静观其变。

    太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因依汉家礼法,诏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封其弟赵钦为侍中驸马都尉、新成侯,兄子赵?为成阳侯。朝臣见此,再次大哗。

    司隶解光当即上书弹劾:昭仪赵合德意毒心狠,灭绝人伦。曾怂恿先皇帝杀害许美人、中宫史曹官所生皇子,倾乱圣朝,亲灭继嗣。今正应追究赵氏一族罪过,岂可反而封侯!

    汉哀帝:依卿所奏,免去赵钦、赵?侯爵,贬为庶人,皆命流放辽西郡。

    解光:陛下圣明,臣还有本上奏。

    哀帝:卿还有何奏:

    解光:陛下只贬二侯,并未罢黜赵飞燕皇太后之位,百官何能心服?

    哀帝:昭依赵合德倾乱后宫,须与太后无关。

    解光:皇后引荐赵合德入宫,并封昭仪,由此乱政,怎说无关?陛下即不忍治其重罪,亦再难当皇太后,承母仪天下重任也。

    汉哀帝闻奏,甚表为难,乃四顾众臣:卿等以为解光所议若何?

    时有议郎耿育,体念新帝意旨,遂上前奏道:皇太后性情贤婌,并无罪过。臣以为解光望风捕影,所奏不实;诬蔑当朝太后,更是落井下石之举也。

    汉哀帝:耿卿所议甚是,昭仪有罪,罪不及太后。但解卿也是公忠体国,直言无罪。

    众臣: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画外音:由于哀帝得继皇位,实乃赵飞燕大力促成,心中自然感激。再兼赵飞燕与自己祖母傅太后关系密切,自然就此下坡,不再予以追究,赵飞燕总算保住皇太后之位。虽然如此,赵飞燕却被太皇太后王政君及其家族所恨,两家势同水火,不能相容。

    处置完赵氏一事,哀帝颇感轻松,便道:诸卿有事早奏,无事散班退朝。

    议郎耿育闻声出班:臣有本奏。

    汉哀帝:有本奏来。

    耿育:昔有甘延寿、陈汤钩取深处之敌,招致远方之国,替我大汉朝彰示国威,洗刷多年之耻,征极远桀傲之君,俘万里之外难制之敌,岂功有大于此者?先帝嘉奖,屡颁诏令,彰明功劳,更改年号,记其功勋,传之无穷。当先帝卧病,还留意二公,屡派尚书质问丞相,命为其论功行赏。惟丞相匡衡排斥,不给记功,只封甘延寿、陈汤数百户,致功臣将士失望。孝成皇帝继承先帝基业,国家平安无事,但大臣邪恶不正,又谄奸在朝,不思本末,防患于未然,只擅君威,排嫉功臣,使陈汤蒙冤,不能自辩,终以无罪之身,老来被弃敦煌。倘陈汤死而未追其功,树碑以勉后世;或幸生盛世,任奸臣远斥亡匿,死无葬身之地,宁不痛哉!臣谓陈汤之功无人可比,而所犯罪过乃人情之常;其尚如此,则其后为国牺牲,抛尸沙场者,必亦受制于唇舌,为嫉臣所虏也。臣实忧戚,冒死奏闻。

    汉哀帝:卿奏是也,准本。诏命速召陈汤回朝,复其旧爵,赐还府第。

    耿育:陛下圣明,臣谢主隆恩。

    于是陈汤终被召回京师,不久后病死长安。

    陈汤死后数年,王莽为安汉公,执掌朝政。

    王莽感激陈汤旧恩,又欲讨好皇太后王政君,就以讨伐郅支功劳,为陈汤追加谧号为破胡壮侯,封陈汤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汉哀帝一面保住赵飞燕太后之位,一面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内到达未央宫。

    高昌侯董宏迎合哀帝旨意,上书提议封丁姬为太后。

    太子太傅师丹由此大怒,当即上书弹劾: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太后在朝,岂有更立太后之理!董宏心术不正,危害朝廷,实属大逆不道。宜付廷尉,案其罪状。

    汉哀帝不悦,将太傅之奏留中不发。其后趁便之时,就禀告太皇太后,请下诏尊奉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帝。

    王政君大惊,问其缘由。汉哀帝奏道:《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今蒙太皇太后恩典,先帝遗命,儿臣幸执九五。推恩溯源,无父母焉得此身?故应尊奉儿臣祖母傅太后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皇后,伏乞允准。

    太皇太后闻奏不喜,但无由反驳,只得从之。由是下达诏命,依皇帝之意,封赠定陶太后及王后,各设置左右詹事,封赏食邑按照皇太后、皇后制度。

    一年之后,汉哀帝复又下诏:依汉家制度,当亲其所亲,尊其所尊,定陶恭皇尊号不应再加定陶二字。应称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

    因见太皇太后并未出言阻止,汉哀帝又下诏命:将帝太太后尊号改为皇太太后,所居宫殿称永信宫,帝太后所居宫殿称中安宫,各设少府、太仆,秩禄都是中二千石。

    傅太后父亲有同母弟四人:子孟、中叔、子元、幼君。傅子孟子傅喜官至大司马,封高武侯。傅中叔子傅晏也为大司马,封孔乡侯。傅幼君子傅商封为汝昌侯,奉傅太后父崇祖侯之后。傅太后异父弟郑恽早已去世,追尊为阳信节侯,子郑业为阳信侯。

    由是傅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门六侯,家族大兴。

    傅太后由此地位尊贵,便增骄横,与王政君说话时,甚至以老太婆呼之。傅太后当初曾与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冯媛一同侍奉汉元帝,此时追想往日怨恨,就欲诬陷冯媛。

    镜头闪回,补叙冯媛来历。

    冯媛,上党潞县人,贤德惠淑,右将军冯奉世长女。初元二年选入后宫,始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生子刘兴,被封为婕妤。

    此时其父冯奉世升为光禄勋,长兄冯野王为左冯翊,父子并居朝廷,皆以才器而官居要职。而冯媛又母凭子贵,便由此受宠,与傅昭仪待遇等同,并无二致。

    建昭元年,汉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忽有一只熊跳出圈外,攀阑欲上殿堂。汉元帝左右侍从、贵族、包括傅昭仪在内妃嫔,皆都惊慌逃命。

    只有冯媛向前,挡住那熊来路。左右侍从急上前杀熊,救下冯婕妤。

    汉元帝问道:人人恐惧,卿何上前挡熊?

    冯媛:妾闻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人,就会停止攻击。妾恐伤陛下,故以身挡之。

    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傅昭仪深为惭愧,反恨冯媛以此邀宠。建昭二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元帝去世后,冯媛被尊为信都太后,与其子信都王刘兴共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冯媛随子刘兴前往封国。

    阳朔二年,刘兴被改封为中山王,冯媛随其前往中山,称为中山太后。汉成帝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时,同时封中山王刘兴母舅、冯媛弟冯参为宜乡侯。

    刘兴去世,子刘衎继中山王位,当时未满周岁,又患有惊风病,便由冯媛亲自照顾。

    闪回结束。汉哀帝继位之后,思及宗室亲情,派中郎谒者张由带御医,去为中山王刘衎治病。未料张由素有狂病,发病时私自离开中山,回到长安。

    尚书斥责张由擅自离开中山之罪,张由恐惧,为脱己罪,就诬陷中山太后冯媛,说其咒诅汉哀帝与傅太后,自己回京,是为防其迫害。

    傅太后闻报,以为终于得到报复冯媛机会,立派御史丁玄审理此事,逮捕中山王官吏及冯媛兄弟等一百多人,分别监禁在洛阳、魏郡、巨鹿,逐一刑讯,但数十日未得供词。

    傅太后不满,又另派中谒者令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一同审理。

    史立迎合傅太后旨意,就以刑讯逼供冯媛妹冯习,及守寡弟媳君之,拷打致死数十人。巫师刘吾熬刑不过,自诬承认做过咒诅之事;医生徐遂成亦诬告冯习、君之曾说大逆之言。

    史立:其曾说何言?

    徐遂成:冯习及君之曾说,昔日修氏治好武帝之病,曾得赏钱二千万;今治好皇上,却不能封侯。不如咒杀昏君,立中山王为帝。

    史立等人得供大喜,便上奏傅太后:中山太后冯媛等行诅咒之术,欲要谋反,实属大逆不道。如今人证及供状俱在,不容抵赖。

    傅太后见奏,便请皇帝下诏,究治中山太后之罪。

    哀帝并不糊涂,陪笑道:仅任此下人刑下攀诬之辞,怎可定皇亲之罪?

    傅太后见说,又唆使史立讯问中山太后,必得其亲自供状回奏。史立仗恃太后撑腰,由是直入中山王府,逼勒中山太后口词。

    冯媛怒斥:狗吏悖奴,怎敢罗织罪名,陷害皇亲?我未曾行巫蛊之事,难道无中生有!

    史立不敢对其用刑,直被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无可奈何之际,便出口讥讽:太后当年以身挡熊之勇,何其英勇;今只区区细过,便值如此抵赖,不敢承认耶!

    说罢转身便走,也不拜辞。

    冯媛恨怒交加,顾谓左右侍者:前朝旧事,此官吏何能知道?此必是宫中有人秘嘱,必欲陷害于我。我乃先帝婕妤,焉能受辱于此辈污吏!

    于是愤然入于内室,服毒自杀。

    家人见主母怀愤自杀,俱都哭作一团,乃扬幡挂孝,报与当官。

    史立闻之大喜,暗道:此姥不愧当年敢于以身挡虎,果然性烈,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此,倒省却我好大麻烦。

    于是指令有司,按“畏罪自杀”上奏,自另修密书,报予傅太后。

    汉哀帝闻而大惊,知道必是傅太后上下其手,诏以诸侯王太后礼仪下葬冯媛。

    中山太后既死,傅太后却不肯士休,又暗派史立指令宗正,将冯参、君之、冯习等凡被牵连之人,或令自杀,或被处死。冯参女冯弁是中山王刘兴王后,废为庶人,遣送原籍。

    这一边傅太后全力报复旧日情敌,汉哀帝便对王氏家族下手,欲削其势。

    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早于汉成帝阳朔三年八月病逝,其长子王襄袭爵为阳平侯,并担任卫尉。接替王凤其为大司马而辅政者,为其从弟车骑将军王音。

    王音在职七年,碌碌无为;王凤之弟王商接为大司马卫将军,三年而卒。再由王凤之弟王根为大司马、骁骑将军辅政,在职四年病免。

    当哀帝即位之时,是由王莽为大司马辅政,权压当朝。

    镜头闪回,回说王莽来历。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父王曼,兄王永。孝元皇后王政君,乃是其嫡亲姑母。在王莽少年时,父兄先后去世,便跟随诸叔父一起生活,由此在王氏家族中最显另类,尤为落魄。

    当时王氏家族权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最为显贵,更无二家可比。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

    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仪礼》,宛然一介博学儒生。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侍奉诸位叔伯亦十分周到,又肯虚心结纳天下贤士。

    王莽由此卓然别于其族同类,成为世人眼中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二十四岁,始入中枢,开始做官。王莽办事认真,对人恭敬,更对伯父大司马王凤极为恭顺。

    王凤对此侄大为赞赏,乃至临死前殷切嘱咐妹妹王政君,必要照顾王莽仕途之事。王凤死后当年,王政君果依兄长临终所托,升任王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

    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将部分封地让给王莽;朝中许多名士亦都为王莽美言,汉成帝也认为王莽实属贤能。永始元年,王莽三十岁,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兼领侍中。

    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将俸禄分给门客及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由是民间爱戴,朝野赞颂,名声超越其诸叔伯。

    王莽表兄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越王莽,且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赵飞燕立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禁卫。

    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致仕,众人皆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

    面对权势诱惑,王莽此时便一改谦谦君子形象,当权不让,为扳倒竞争死敌,秘密搜集淳于长罪行。然后利用过府问安之便,王莽便告诉叔父王根,淳于长已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做好准备,并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以致朝议对王家大为不利。同时又于闲谈之间,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

    王根闻而大怒,便命其赶快向太后汇报。眼见证据俱在,王太后亦无话可说,便使汉成帝罢免淳于长,查清罪行,杀于狱中。

    绥和元年,王根病重,举荐侄儿王莽代替自己大司马之位,时年王莽三十八岁。

    王莽由此掌权执政,又恢复温良恭俭让之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宾客,自己及家人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次百官公卿来探望王莽母亲之疾,见王莽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其家中奴仆。

    次年成帝去世,哀帝继位,定陶王傅太后与丁皇后家族开始得势。

    面对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据势官满朝廷局面,汉哀帝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先封祖母傅昭仪与母亲丁姬,食邑皆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相等。

    司隶校尉解光观察帝后相争风向,由是先自冲锋陷阵,上书弹劾王根在职时各项罪行。

    汉哀帝就坡下驴,说道:王莽已为大司马,不能政出多人。王根既然行止乖戾,诏命夺其封爵,逐出京师;并将其所举荐官吏,悉数罢免。

    高昌侯董宏承风希旨,奏道:《春秋》大义,母以子贵,请尊陛下生母丁姬为帝太后。

    大司马王莽出班反对:此议不可。岂有一朝之中,有两个太后之理?

    丞相孔光也上前阻止:董宏只图阿谀奉承,欲陷陛下于不义,决计不可!

    字幕:孔光字子夏,曲阜人,孔子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议郎。后经光禄勋匡衡推举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绥和二年迁为大将军,继而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又封千户。

    哀帝见大司马与丞相皆都反对,只得说道:此事罢议,将董宏免为庶人。

    孔光:陛下圣明。

    哀帝:定陶共王太后名爵既定,则应居何宫?

    孔光:国无二主,定陶太后应另建宫殿居住。

    大司空何武出班奏道:共王太后与陛下乃是至亲,臣谓可以住在北宫。

    哀帝:准卿所奏,便请我祖母定陶共王太后移居北宫。

    画外音:何武之奏请定陶太后居于北宫,其中自有深意。因北宫之中,向有紫房空中阁道与未央宫相通,如此虽然表面上将其祖孙隔离,实际来往愈加方便隐秘。移宫之后,傅太后从阁道早晚到皇帝住处,谋划政务;并求封自己亲属,使傅氏必与王氏外戚一争高下。如此以来,便使得汉哀帝不能根据正直原则,秉公行事。

    其后不久,傅太后从侄傅迁贿买宫中内侍,施展奸邪伎俩,被朝臣告发劾奏。

    哀帝因见赃证俱在,并无话讲,由是诏命将傅迁罢职,遣送回乡。傅太后由此恼怒,与孙儿哭闹不休,汉哀帝万不得已,又将傅迁留用。

    孔光闻说傅迁复被留用,乃与大司空师丹联名上奏:侍中、驸马都尉傅迁巧佞无义,漏泄不忠,前已诏命免归故郡。未闻施行,复又诏止。如此朝令夕改,徒使天下疑惑,朝廷无所取信。臣等忝在有司之首,敦请即遣归傅迁于故郡,以销奸党,更应天戒。

    奏疏虽上,哀帝毕竟拗不过祖母,傅迁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如故。

    傅太后又要与王政君同获尊号,群臣多顺从其意,只有师丹与孔光认为不可。

    汉哀帝难违重臣正论,内部又受傅太后胁迫,由是悬而不决。

    其后师丹因犯罪免官,朱博代任大司空。

    孔光在汉成帝商议皇位继承人时就与皇帝不合,其后又严重违背傅太后旨意,因此傅氏宗族便与大司空朱博勾结,共同诋毁诬陷孔光。

    汉哀帝拗不过诸位舅公,只得下诏罢免孔光,命其交出丞相博山侯玺印,罢官回家。

    朱博代替孔光担任丞相,几个月后就因妄奏政事,犯罪自杀。平当接替朱博担任丞相,几个月后亦死。王嘉随后接任丞相,几次忤逆哀帝旨意;更换三相,皆都不如孔光。

    未央宫中,觥筹交错,水陆毕陈,汉哀帝正在举行宴会。

    内者令秉承帝意,为其祖母傅昭仪设帷幄,坐于王政君身旁,与之并肩。

    王莽不胜其怒,当场呵斥:定陶太后不过藩妾而已,怎能与至尊并坐!

    哀帝面带讪讪之色,只得诏命撤去祖母之座,安排别处。

    傅太后大怒,离席而去,临走时狠狠盯视太皇太后王政君,及大司马王莽各一眼。

    宴会过后,王政君见傅太后在皇帝支持下步步进逼,感觉非常不安,便以退为进,要侄儿王莽上书辞职回家,以观天子态度。

    王莽奉命,遂上书请辞,自动卸职。哀帝本欲挽留,傅太后不许,由是诏准。王莽就此隐居于封地新都,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养光韬晦。期间次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罚,竟致逼迫王获自杀。世人以为此乃大公无私之举,颇具古圣贤之风,一时好评如潮。

    朝中百官及平民,都为王莽被无故罢免鸣不平,纷纷上书,要求故大司马复出。

    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命其侍奉太皇太后,但未诏复其职。

    王莽回至京师未几,元寿元年正月十七日,傅太后突发暴病去世。哀帝甚为痛悼,诏命与汉元帝合葬渭陵,上谥号为孝元傅皇后。

    汉哀帝在位七年,未有子嗣。因其不喜宫中嫔妃,惟喜男宠董贤。

    字幕:董贤字圣卿,冯翊云阳人,初任太子舍人。哀帝刘欣喜其容貌,继位后即升董贤担任黄门郎,当日又升为光禄大夫,其后使任驸马都尉、侍中,旬月三迁。

    董贤性情柔和,喜逢迎,善用谄媚固宠。逢轮值休息,都不肯出,常在宫中服侍。汉哀帝出则同乘,入则随侍左右,所得赏赐共达一万万钱,富贵震动朝廷。

    汉哀帝诏令董贤妻入宫,与董贤共处;又召董贤妹入宫,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董贤尝与天子同床昼寝,头枕哀帝衣袖而眠。哀帝欲起,不忍惊动董贤,遂抽剑断袖,方才下榻。断袖之癖典故,既出于此。

    汉哀帝复升任董贤父亲董恭担任少府,赐爵关内侯;又让董贤岳父担任将作大匠,内弟担任执金吾;家中仆人,都受赏赐。董贤乘衣车服,级别仅次于皇帝。

    待诏孙宠、息夫躬控告东平王刘云妻伍谒巫蛊,审而认罪。汉哀帝乃命令宠、息夫躬将此功分给董贤,诏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躬为宜陵侯,孙宠为方阳侯。(本集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