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石头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帝国再起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逆臣(十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殿下,南直隶的鞑子现在对我军而言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消息总还是会有几天的延后的,他们未必没有揣着利用这个时间差的心思在。”

    陈凯出镇地方之后,郑成功身边最得用的幕僚便是潘庚仲和冯澄世,后者因在军器局任职期间闹出了乱子,便被打回了原形,所以近几年来潘庚仲便成了闽王府的第一幕僚。此间,郑成功将这三封报告推了过去,后者躬身接过,细细看去,自是报之一笑。

    他们很清楚,如今清廷在北临长江、东至海、南抵钱塘江、西却徽州池州的这片环太湖地区,主要是有两处半的兵力集结。

    南京,也就是满清称之为江宁的所在自不待提,那里是明军所必争之地,自是清军所必守之所。在那里,以江南江宁左翼四旗的驻防八旗军为核心,辅以各府的绿营兵。另外随着明军控制了长江口,管效忠便着急忙慌的带着江宁驻防汉军就撤了回去——反正这几个月下来济度的那些败兵也已经缓过了一些劲儿来,虽说野战八成还是打不过,但仅以江防为目的的话,应该还是够用的。

    管效忠离开后,清军仍旧以杭州作为环太湖地区的南大门。或许是清廷一时半会儿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便只能继续由济度坐镇杭州。那里尚有由一万八旗军和两千绿营兵构成的衢州败兵,也是清军在钱塘江防线的主力部队。

    只是由于先前惨败于江山,这些部队的建制无不残破。其中满洲八旗的占比也低得可怜,清廷为了防止镶黄旗满洲彻底覆灭,干脆将其中剩下的牛录都调回了京城去养伤,此间就只有两蓝旗的满洲兵而已。其余的,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各旗的汉军旗兵,以及数量仅比满洲兵稍多一些的蒙古八旗。

    这些部队的战斗力非常之可疑,他们兵力虽多,但却只能作为其他建制完整的部队的辅助罢了。

    比如杭州驻防八旗,虽说也都只是汉军旗,但好歹建制完整,家属也都在城内的满城居住,守土方面的意志要更加旺盛一些。再比如由固山额真伊尔德率领的那支此前驻扎在宁波的八旗军,配置齐全、建制完整,就是人数比较少而已。

    另外还有绿营兵,浙江提督田雄和定海总兵张杰共有两個镇六千兵马,俱是当年江北四镇之首的靖国公黄得功的老底子。虽说,此前他们的几个部将,比如提标中军副将于奋起早在永历五年就被清廷调去了陕西担任兴安副将;再比如定海镇标左营副将常进功前段时间刚刚调任钱塘江水师总兵,两个月不到就被配合进取绍兴明军水师送下海见龙王爷去了。但总体上来说,这两支绿营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甚至比很多北方绿营都要强。

    但是相对的,其他的绿营兵,比如浙江抚标和杭州城守协的战斗力就真的不怎么样了。至于曾经的那支钱塘江水师,在郑氏集团面前现在就剩下几艘破船,在杭州的水门外瑟瑟发抖,哪敢出去找死?

    杭州这边如今是满清在长江以南的防御要点,堪称兵力雄厚。确实,鱼腩部队很多,但有战斗力的也不少。相较之下,那半处要点,也就是苏松地区则只有江南巡抚蒋国柱的抚标和苏松总兵梁化凤的镇标这两支部队,区区五千人马而已。

    此三处构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撑着满清在环太湖地区的防务。但是伴随着明军逐步控制了沿海、沿江的大量县城和卫所,再加上活动于内陆湖泊、水网的抗清武装,清廷在这片区域的统治已经非常不稳了。

    “总的来说,江南江宁左翼四旗有两千八旗军,管效忠那里有四千汉军八旗,南京周边就这两支部队还说得过去,其他的都是些绿营,其中还有些已经在与我军暗通款曲的,不足为虑。杭州这边儿,济度的败兵只能守卫江防,野战肯定是打不了的。全指望那四千杭州驻防八旗和伊尔德的那两千八旗军。当然,田雄和张杰的绿营也不得不防。可这些加一起,也就一万两千兵马而已。”

    说到此处,郑成功便停了下来,潘庚仲重新翻阅了一遍这段时间的军情报告,很快就追上了郑成功的思路。

    “殿下,鞑子暂时只有这些兵马,而那支即将抵达的援军看番号的话,完全是七拼八凑出来的,战斗力非常可疑不说,他们也需要时间进行休整。他们怎么敢对我军一镇兵马下手,况且还有城池作为依托。”

    “所以,竟成此前的那封报告里提到的罗克铎和罗托的八旗军,可以断定是去南京了,而且在某个地方秘密的休整了十天到半个月。”

    他们口中所说的报告,并非是那份关于天子弃国和战时内阁的书信,而是更早上几日,早在陈凯刚刚收取长沙不久便接到一份湖广天地会的密报。那份密报源于一个叫做周昌的儒生,此人长期潜伏于湖广总督胡全才的幕中,并从事文案工作,可信度比较高。其中内容显示,在密报发出前,有一支由平郡王罗可铎和宗室罗托率领的四千八旗军抵达武汉,可他们只停留了一日便离开了,同时消失的还有一支湖广的长江水师。

    对此,陈凯可以肯定的是这四千八旗军曾是灭国大军的一部分,应该是没有能够参与磨盘山大战——那时候他和李定国尚未会师,所以他也不晓得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另外,这支部队为什么直到四月才退入湖广,他也同样不清楚,只能怀疑可能和吴三桂有关。至于他们的目的地,陈凯和周昌一样不甚清楚,但根据经验来判断的话,十有八九是去了南京,也有极其微小的可能性是去协防安庆,具体的便不得而知了。

    南京自不待提,安庆则是南京上游的门户,后世太平天国就曾与湘军反复争夺过。如今,明军全取江西,郑成功此前派出的那支由陈六御统领的偏师也在收复徽州之后,拿下了与安庆隔江相望的池州府。

    相对的,那里却就只有一支三千人的安庆镇绿营,据说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另外,此前驻守铅山的福建抚标也在噶达浑东进后便赶在赣东北地区崩盘前逃到了那里,凭据济度、噶达浑他们称赞过的福建巡抚佟国器协助防御那处要地。

    从理论上讲,罗可铎确实有理由去协防那处薄弱。但是从现在来看的话,他应该已经抵达了南京,并且正在赶赴苏州,与蒋国柱和梁化凤汇合,吃掉上海县城和宣毅左镇。

    “也许,管效忠也会插上一手。”

    经过了两次大捷,明清两军对于彼此的战斗力的评判角度都已经发生了此消彼长式的改变。换言之,没有足够大的兵力优势,清军是不会贸贸然的去进攻由明军野战营头驻守的城市。

    奈何,就这么放着不管也是不行的。不光是清廷那边儿对他们的耐心在持续性下降,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清军在这片战场上只会变得越来越被动。

    “上海县城还在其次,鞑子需要夺回的是吴淞江千户所和宝山千户所。有了这两处,就可以将我军南起海宁,北抵泰兴的这一整条控制带拦腰截断。而若想夺回这两处,便要解决掉上海县城和宣毅左镇,否则马信也不会让他们轻易得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清军会在夺回吴淞江千户所和宝山千户所后将城墙拆毁,因为这两处都是毗邻大海,在明军水师拥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他们是守不住的。既然守不住,不会就直接毁掉,避免为明军所用。而那上海县城也是同样的道理,但那里要做的就不是拆除城墙了,而是把城里的百姓全屠了,以此来震慑其他有心倒向明军的府县。

    这都是我大清的基本操作,明清之间交手那么多年了,彼此间能耍出来的招数其实大多是心知肚明的。这里面,也就郑成功和陈凯会是两个可以例外——前者对于海洋的重视是满清所完全不具备的;而后者嘛,这个时代的正常人大概都没办法彻底把握得了其人的思路。

    通过情报推演出了清军下一步的行止,郑成功便连忙调集军队。清军可以依靠运河来进行机动,他则拥有着制海权,可以凭水师将部队通过海路快速机动到目标区域,这对于东南明军而言亦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

    很快的,郑成功便统领兵马驶离了绍兴,并突然从吴淞口进入苏松地区。可也就是待他赶到此间之际,才知道计划,已经赶不上变化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