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石头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奴牙郎

章节目录 第599章 两税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天佑二年(759年),十二月初九,凉城朝殿。</p>

    朝堂百官中的礼部侍郎杜甫,先是出列,接着开口说道:“七天后,各省来京参加春闱的举子,将齐聚宫中,参加礼部举行的觐见礼。”</p>

    周钧问道:“名单可有了?”</p>

    杜甫双手呈上举子们的名册,口中又说道:“今年依照丞相之意,在正科之外增设恩科,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当为恩正并科。”</p>

    周钧一边听一边从内侍手中接过名册,打开之后粗略翻了一翻,看完之后对杜甫说道:“大唐从未有过恩科之例,但这些年来战祸绵连,人才凋敝,陛下才特意在正科之外,设了恩科。礼部负责此事,当得用心谨慎,莫要出了纰漏。”</p>

    杜甫闻言,躬身称喏。</p>

    时任中书令的高适,向周钧说道:“丞相,河西、朔方、河北等地,战事稍歇,百姓休养生息,原本四散的流民,也逐渐返回家乡,开始从事耕作……”</p>

    周钧见高适没有停住话头,就知晓后者怕是还有话要说。</p>

    果然,高适又说道:“然而,有地方豪强和高门显族,见战事不再激烈,便带着财货,通过借贷抽利和官商相护,又开始大肆兼并土地,广收佃户。有不少刚刚取得土地的农户,因为缴纳不起贷金,被夺走土地,又变得无家可归。”</p>

    周钧皱紧眉头,问道:“朝廷派出田选官,又清查户籍,下发农具和种子,百姓为何要去找豪强借贷?”</p>

    高适:“丞相有所不知,百姓即便有了农具和种子,但大半年之内都不会有收获。这段时间里,百姓不仅要缴纳丁税,还要完成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由于百姓缺少租庸调中的谷物和布匹,只能先向豪强借取实物,来向官府缴纳。豪强出借时,以谷物布匹昂贵为名肆意克扣,而收还时却以贱价而计,百姓因为实物价差,被盘剥无数,最后只能破产。”</p>

    周钧听到这里,沉默了下来,最后点点头,示意高适退下。</p>

    之后,朝堂上的大臣们说完了各自的政务。</p>

    周钧当众宣布了几件人事调动。</p>

    一、申叔公领陇右节度副使,重整陇右军。</p>

    二、封常清领河西节度使,兼任凉城羽林军将军。</p>

    三、李嗣业领朔方节度使,孙阿应领朔方节度副使。</p>

    朝堂众臣听到这些安排,有人开始揣测,北唐休养一年之后,这是开始打算要向外用兵了。</p>

    朝会结束之后,周钧将高适、封常清、第五琦以及户部一众臣工,召集到议事堂中,对众人说道:“我打算废除以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p>

    众臣闻言皆是一愣。</p>

    高适开口劝道:“丞相,租庸调乃是大唐度支的关键,贸然废除,恐怕不利于朝政。”</p>

    周钧:“我所说的废除,是以丁税和地税来取代租庸调,改原本的征收实物,变为征收金银铜钱。”</p>

    “先说丁税,从今往后,但凡是大唐子民,不分主客户籍,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税额。”</p>

    “再说田税,丈量各州土地,按照田亩均征税收,但凡佃户之田,以主家为税主,以贫富而计论。”</p>

    “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p>

    “除了这两税以外,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各地州县不得巧立名目,另设新税,如有官员违令者,抄家放为奴籍。”</p>

    高适听到这里,慢慢回过味来。</p>

    大唐原本的政策是,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p>

    曾经,以租庸调为基础,大唐税赋名目不下二十余种,而且各地州县还多有不同。</p>

    如今,丞相废除租庸调,只保留丁税和田税,自然是为了规整税目,减轻百姓的负担。</p>

    不仅如此,丁税征收时,不分主客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税额;田税征收时,按照田亩均征税收,但凡佃户之田,以主家为税主,以贫富而计论。</p>

    这两条,等于彻底堵死了门阀豪强利用佃户、隐户来逃避税额的路子。</p>

    从今往后,两税将根据贫富等级,来差别化征收,再也不是按人头平均缴纳了。</p>

    只是,这么一来,作为提出新税法的人——周钧,怕是会受到天下门阀和豪强的愤恨。</p>

    不过,高适转念一想,丞相这个时候已经和天下门阀势同水火,再提出两税法,也不过是多了一层怨愤罢了。</p>

    第五琦身为户部重臣,对于周钧的两税法,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丞相,如果不收绢帛和米粟,而是用金银铜钱来替代,但民间很少使用金银代钱,短期想要接受,怕是不易。”</p>

    周钧看向封常清,后者笑着对第五琦解释道:“安西和北庭,与西方王国互市。商路上的诸多国家,使用的都是金银货币,反而铜钱因为价值较小,携带不易,其它国家并不使用。所以,在安西和北庭的百姓,早就已经开始使用金银了。”</p>

    封常清说完这话,户部中的不少安西官员,也纷纷说道,过去在安西集市,本地商行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常见的是金银交易,铜钱反而比较少见。</p>

    周钧:“金银在其它国家是常用货币,但在大唐,大多都被当做奢侈品,埋没了功用。”</p>

    高适听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事,对周钧问道:“丞相,如果有商人居无定所,无法按照常住地在确定户籍,那么应当如何征税?”</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