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石头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章节目录 第991章:人无千日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东宫书房内。</br>    他也不说话,就是那么看着自己的儿子。</br>    也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br>    父子二人就那么相视,谁都没有说话。</br>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总算是出了声音。</br>    只见他直仰面笑道:“你这小子,终于是长大了,竟也开始为未来考虑了。”</br>    “不过……”</br>    李世民缓缓地用木勺为自己斟满一杯酒,道:“但你真以为朕是傻子,连这么浅显的问题都看不出来么?”</br>    其实大唐的有些问题。</br>    不用李承乾说,李世民自己都知道。</br>    实际上,在杜如晦去世的时候,李世民举头四顾发现已然没几个能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br>    只不过,他一直都没将这些问题拉到明面上来办罢了。</br>    “居安思危是好事。”</br>    “但小子,你得记得。”</br>    “这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李承乾,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李世民。”</br>    “不是说谁都能接受这种强烈的危机感的。”</br>    李世民缓缓地饮了一口酒,道:“若是有人接受不了,那难免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br>    “我们作为君主也好,作为帝王也罢,我们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对大唐不好的事情发生。”</br>    也是因为这些,他李世民才不得不将一些事情强压在心底。</br>    当然,此刻李承乾将这些问题重提出来,倒也着实是让李世民感到些许心安。</br>    这家伙能够开始为未来展开规划,那是好事儿。</br>    毕竟未来天下是他们这些年轻人的……</br>    “您说的这些我知道。”</br>    “但父皇,成长的过程势必是要伴随着痛苦的。”</br>    李承乾道:“若是因为害怕痛苦,就不敢成长不敢前进,那势必会被更强大的势力所取代。”</br>    “这是没错。”</br>    “但秦法天下无双,终究被施政更加仁慈柔和的汉取代。”</br>    李世民摇头道:“而强汉兵甲天下无敌,终究是因内乱而导致分崩离析。”</br>    有的时候,成长太快也不是好事儿。</br>    毕竟,人的思想转换是很慢的一个过程。</br>    如果步伐迈的太大,搞不好就会扯到蛋,搞不好就会直接摔跟头。</br>    而在大唐这条船上的人可不少。</br>    李世民可不希望因为一些过激的操作,就导致直接翻船,让船上的所有人死无葬身之地。</br>    “既然父皇说了强秦强汉。”</br>    “那我也不妨说说前隋……”</br>    李承乾道:“若问,隋强不强,父皇心中肯定有输。”</br>    “儿臣就听民间说过一句话,开皇之治府库一年收成便几乎可媲美大唐前十年的收入。”</br>    “开始时,儿臣也无法确定此言真伪。”</br>    “毕竟,咱们大唐已经够强盛的了,如果前隋真的能做到一年收入顶大唐十年,那他为何会亡呢?”</br>    “不应该是百姓人人爱戴,就算民间烽烟四起,响应者也应该是寥寥无几才对嘛?”</br>    “怎么会一下子就爆发了那么大的农民起义运动?”</br>    李承乾叹了口气道:“后来,儿臣才明白,国富不代表民富,国穷也不代表民穷。”</br>    “只有让老百姓吃饱了饭,国家才能安定。”</br>    “只要老百姓吃饱了饭,那就不会造反。”</br>    说到这,李承乾顿了顿。</br>    的确,前段时间是有人造反了的。</br>    不过明眼人都清楚,那造反并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br>    也不是因为老百姓吃不饱饭,亦或者是连年灾情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的才出现的暴乱。</br>    那完全是来自某些人的阴谋。</br>    所以,李承乾干脆道:“就算是有人吃饱了撑的造反了,那也都是一群乌合之众。”</br>    “绝不会像前隋末年,只要有一个起义军的崛起,那就会使得全国各地的义军一起响应。”</br>    “也是因大唐的朝廷做得好,百姓能够吃得饱,这场叛乱我们才能用不到半年时间便将其镇压下去。”</br>    “而且父皇也看到了,因为咱们做得好,所以就算有暴乱叛乱的发生,对民间造成的影响也是寥寥无几。”</br>    “甚至一些百姓都不知道,国家出现反叛势力了。”</br>    李承乾继续道:“不过,父皇应该也知道,隋真正灭亡的原因正是在此。”</br>    “而大唐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吸取了隋的失败经验。”</br>    “但这中间经历了什么,不用儿臣说,父皇也清楚……”</br>    听闻这话,李世民也点了点头道:“的确,朕清楚,所以朕不想做的太过。”</br>    “可是不想做的太过,国就不能更强一步。”</br>    李承乾直道:“难道,父皇对于现在这一切,就已经满足了吗?”</br>    “有什么不满足的?”</br>    李世民轻笑道:“如今,大唐四海皆定,诸夷皆服,外敌不敢犯,还具有如此广袤的疆土,朕难道不可以满足吗?”</br>    “不能。”</br>    “正如父皇所说,不论是作为君主,作为帝王,终究是要避免一些对大唐不好的事情发生。”</br>    “可同样的,作为帝王,作为君主,要时刻保持一颗贪婪地心。”</br>    “只有父皇足够贪婪,大唐才能变成饿狼,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变得强大,不断地将敌人踩在脚下。”</br>    “何况,父皇现在要求的,应该不是朝夕得保,而是应该求千秋万代。”</br>    李承乾也低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父皇之名一定被万事所流传,但大唐呢?”</br>    “难道,父皇不想让大唐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吗?”</br>    听闻这话,李世民的眼睛再一次眯缝起来。</br>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的仰起头,淡淡道:“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想千秋万代的人多了,可是有几个人做到了呢?”</br>    “体制!”</br>    “只要建设出一个良好的体制,并且不断的进化,一定可以。”</br>    李承乾直朝李世民说道:“若是父皇不想做,那这件事情就交给儿臣来做,到时候有功绩父皇来担,有骂名由儿臣来背。”</br>    闻言,李世民不由笑了。</br>    他道:“你小子背负的骂名够多的了,不用再背了。”</br>    “不过你说的事儿,朕倒也可以考虑考虑。”</br>    “明日上朝,我就会在朝堂上将这件事提出来。”</br>    “至于你能否说动那些大臣,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来行事,那就全看你的本事了……”</br>    李世民缓缓起身,道:“今日时候也不早了,父皇就先走了,你也好生休息。”</br>    闻言,李承乾也缓缓起身,直朝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恭送父皇。”</br>    李世民挥了挥手,随后便迈步走出了书房,走出了东宫。</br>    看着李世民离去时的背影,李承乾不由咬了咬嘴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