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石头小说网 -> -> 盗圣花无常

章节目录 第十章二王挣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鲁皇齐进一场大病,却是没再起来。齐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鲁国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但齐进也有不足之处,齐进只对发妻,也就是皇后恩宠有加,却冷落了其他妃子,做不到雨露均沾。这也是姜颖轻易倾心李隐的原因之一。

    所以齐进子女不多,只有皇后育有两位王子,且又怀有身孕。本来这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齐进还年轻,有的是机会生儿育女。没料到飞来横祸,齐进正值壮年却一病不起了。

    齐进临终之时,只有太监总管陪在身旁,等候皇上留下遗诏。这也是防止后宫和权臣有机会篡改。妃子,皇子,大臣,只能在寝宫外等候。

    随着太监总管高喊一声“皇上驾崩了!”皇宫之中一片哭天抹泪,但是有多少心疼的就不得而知了。更多的人其实是在等着太监总管手里拿着的遗诏。

    过来好一阵,太监总管才走出皇上的寝宫,宣读遗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一生勤政爱民,使的鲁国民富国强,唯愿鲁国可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可惜时不与我,希望皇子可以继承朕的遗志,现封大皇子齐荣为贤王,二皇子齐昌为忠王。哪位皇子可以剿灭六国即可荣登大宝。钦此。”

    这遗诏不对啊,在场好几位大臣都生出这个想法。大皇子现在只有七岁,二皇子才六岁。指望两位皇子去统一六国再登基称帝,这显然不可能。

    征战六国,鲁国一直在准备着。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段时间内,鲁国的皇位总不能一直空着吧。

    这份遗诏唯一表达的信息就是皇上没有把皇位传给哪位皇子。这是有可能的,皇上年轻,皇子还小,所以没考虑过传位的为题。

    但是统一天下,这一条是不靠谱的。也许是皇上弥留之际,意识不清乱说的。也许这诏书根本就是假造的。

    不过正因为这种不清不楚的遗诏,大臣们才能有更多发挥的余地。不过眼下是没人敢站出来指手画脚的。

    皇上安葬之后,群臣会集朝堂之上,空着的龙椅旁边为皇后设立了一座椅。两位皇子站在群臣前端。

    三公之位的太师先站了出来,“先皇驾崩,虽留下了遗诏,使皇子灭六国而身登大宝。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古长幼有序,臣提议大皇子贤王齐荣择日登基,然后带领我们鲁国征讨六国,完成鲁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以告慰先皇在天之灵。”

    “太师此言差以,先皇虽已驾崩,但遗诏明示。哪位皇子先灭六国,就可以继承皇位。而且在这乱世,皇位应该是能者居之。二皇子忠王齐昌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当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之选。”有胆量敢给太师正面钢的,也就只有同在三公的。说话的正是三公之一太傅。

    大臣都心知肚明,虽然贵为皇子,也只是六七岁的孩子,能有多少主见,不管谁当皇上,眼下也只能是傀儡。真正能主事的是操控傀儡的人。

    太傅出言反对太师也未必就是好心。只是他也想当那操控傀儡之人。太师选择了大皇子,太傅就站位二皇子。

    太保看出二人的心思,不想卷入其中,所以没有表态,静观其变。太师、太傅当场三公,手下自然有自己的党羽。所以等他二人说完之后,朝堂上就分成了两派,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挣的是不可开交。

    皇后虽然高居后位,也只是一妇道人家,还是温婉善良的类型。说白了就是没什么心机。两个皇子都是亲儿子,让她难于取舍,而且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呢,如果也是一个皇子,现在就把皇位定了,她觉得对肚子里的孩子有点不公平。所以她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二皇子忠王齐昌却说话了,“各位大臣,父皇既然留下了遗诏,我们就该遵循。虽然我和兄长还年幼,但生在帝王家就应该为鲁国的大业出力。我们兄弟二人愿意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领兵征战。如果到那时皇兄的才能远胜于我,我自会尽心尽力辅佐皇兄。这期间还需要各位大臣齐心协力,治理好我们鲁国。皇兄本就在我之上,我这样做也只是遵从父皇之命。”

    大皇子贤王齐荣听了齐昌的话,也不知道听懂没听懂,只是觉得没什么毛病。遵从皇命自然没错。于是站出来说到:“二弟说的对,应该遵循父皇的遗诏。”

    太师看到大皇子的表现暗自摇了摇头,贤王之名有点名不符实,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不过这个二皇子倒是让人刮目相看。说话虽然达不到滴水不漏,但也很是难得了。这小子的聪明才智远在大皇子之上。不过大皇子这样,反而会对太师更为依仗,太师更坚定的支持大皇子。

    太傅对这一幕却是很高兴。更确信二皇子最终会得到皇位,自己这个最早的从龙之臣到时更会受到重用。

    太保这时站了出来,“两位皇子所言极是,我看不如这样,以十年为限,两位皇子安心用功。十年之后,两位皇子挑选兵马,实行早有计划的七国之战。两位皇子兵分两路,哪位皇子立下的功劳大,谁就继承皇位。在这期间,鲁国的朝政就由三公六部处理。”太保抬头看了看那位不知所措的皇后,加了一句,“皇后监督,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本来后宫不得干政,但现在情况特殊,而且皇后就坐在那呢。以皇后的性情,监不监督没什么影响,最终决定权还在三公六部手里。

    所以太保这话颇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太师太傅一时也不好反驳,因为他俩也是受益人。

    太师心想,这次让太保捡便宜了,但你要一直想当这个决定性的墙头草,可没这么容易。但太保这一说也提醒了太师,现在的皇后也是至关重要的。自己差点忽略了她,真不应该。

    皇后看到事情终于有个结果了,也就放心了。至于十年之后怎样,谁能说的准。更何况打六国可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这些皇后可没心思去想,但她好歹知道现在自己应该表个态。

    “哀家觉得两位皇儿和众位大臣说的有理,就订下这个十年之约,这期间希望众位大臣齐心协力,打理好我们鲁国。”

    太师一听,这皇后还真没什么心机,这么好的掌权的机会只字不提。

    朝议就这样结束了。散朝之后,齐昌找到了那位太监总管,“崔总管,父皇生前除了那份遗诏就没留下什么别的话吗。”

    崔总管能混到这一步,自然也是心思细腻之人。一听二皇子这一问,说不定他对遗诏有所猜疑了。也怪自己太慌张,没考虑周到。弄出这么一个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来。现在自己想想都觉得不靠谱。

    可是崔总管也不能承认,“当时皇上说话断断续续的,还含糊不清,我与那拟诏之人,只听到了这些,皇上就驾崩了。奴才只能把这些如实记在遗诏中。”崔总管推脱说是皇上说不清,这谁也没办法验证。

    齐昌却是微微一笑,“我只是想知道父皇说了些什么,不关遗诏的事。”

    崔总管听到这话放心了,但这二皇子如此聪明,不好安抚,要不再我告诉他点什么。“皇上说,还要继续捉拿盗神。”

    这次崔总管没有说谎,鲁皇齐进一直惦记着盗神,到死他也是说谁能抓住盗神,谁就能继承大统。可是崔总管不敢把这些话写进遗诏里。堂堂鲁国皇位,要靠抓一个盗贼来决定,就算那个盗贼是盗神也不行。崔总管也是记得没办法,才编出一个一统天下的遗诏来。

    齐昌听到这,说到:“父皇如此仇恨那盗神,难为你了崔总管。不过你却是无形之中帮助了我。我是不会亏待你的。那个写诏书的人应该不会乱说话吧。”

    崔总管感觉自己后背都湿了,二皇子是在暗示什么吗。他真的才六岁吗,这宫斗戏平时没少看。崔总管知道自己应该站在那一队了。

    齐昌想到,自己的父皇居然因为仇恨盗神,把鲁国都抛之脑后了。这是多么大的仇恨。肯定不只是一块玉玺的事情。也许是因为那夺妻之恨吧。为了一个女人,女人真的这么重要吗。

    一个六岁的小孩再聪明早熟,也不可能知道女人对于一个男人的重要性。

    齐昌因为盗神失去了父亲,但是齐昌并没有很恨盗神。虽然他也难过,但难过可不是齐昌现在该干的事。机会摆在了眼前,齐昌一定要抓住。

    鲁皇驾崩的消息传开了,有一天鲁国皇城收到一份加急文书。赵国发兵了,看行军路线是奔鲁国来的。可是行军非常缓慢。

    鲁国三公六部文武百官齐聚朝堂,商议赵国之事。两位皇子在一旁学习,皇后却没有现身,对此也没人提出异议。

    还是太师先发话,“赵国这是听到先皇驾崩,想乘机而入,这是欺负我们鲁国没有国君,我说应该先立新君吧。”

    “太师这时怎么又旧事重提,现在应该商议赵国之事。”太傅紧跟其后,“赵国竟敢发兵来站,真是不自量力。我们必须迎头痛击,也让天下各国不敢小瞧鲁国。太保可有合适的大将只选。”

    太保说:“根据情报来看,赵国只派出了五六万大军,而且行军缓慢。我们要是出兵,有把握全歼赵军,但是赵军还没有入境,我们主动挑起战争,会给其他国家联合的借口。我看赵军这次也只是刺探虚实,当然如果我们示弱,不排除赵国敢发动战争的可能。我以为只需派一支军队,守在赵军前进的道路上,赵军就会知难而退。”

    太师一开没人接自己的话茬,讨论赵军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勉强。于是出了个主意表现一下。“太保说的很对,不过我看赵国也许只是别人手里的一把枪。那就派远征军去吧,正好震慑一下那些宵小之徒。”

    太傅、太保听了太师之言,有些吃惊。太师的眼光还是有的,这几年魏、赵、宋三国可不安分。远征军是鲁国排名第四的军团,而且还是太师的嫡系部队。这一点太傅可比不了,那远征军要震慑的宵小之徒可不只是鲁国以外的。

    赵国军队一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就收兵了。其他几国对此假装没看到,不闻不问的。但是各自打的什么算盘,可就不得而知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